社保全面划归税务征收后,企业工资结构与社保基数关联性更强,传统“拆分工资”“现金发薪”等操作面临更高稽查风险。如何在合规前提下优化用工成本?我们通过代理服务经验总结出3步解决方案。
一、工资结构重组:合法降低社保基数
政策依据:社保基数按员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确定(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基数)。
操作方案:
- 拆分“工资+福利”
- 将工资拆分为基本工资(按最低基数缴纳社保)+ 绩效奖金+ 合规福利(如交通补贴、通讯补贴、餐补等),其中福利费用凭票报销不计入社保基数。
- 利用免税福利政策
- 住房补贴(≤月薪12%)、高温津贴等免征个税,且不纳入社保基数。
- 示例:员工月薪1万元,其中3000元转为住房补贴,社保基数降至7000元,企业每月节省社保支出约750元(以费率25%计算)。
风险规避:福利补贴需签订补充协议,并附消费凭证,避免被税局认定为“变相工资”。
二、用工模式优化:匹配多元化雇佣关系
方案1:非全日制用工
- 适用岗位:保洁、临时促销等弹性岗位
- 成本优势:每日工作≤4小时,无需缴纳社保,按小时计薪(≥当地最低时薪)。
方案2:业务外包
- 适用场景:将保安、仓储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,企业仅支付服务费(取得6%专票抵扣),规避社保及劳动关系风险。
方案3:灵活用工平台
- 操作逻辑:
- 企业与灵活用工平台签约,将部分业务转化为“经营合作关系”;
- 平台为自由职业者代开发票并报税,企业凭票列支成本,综合成本率约8%(含服务费+个税)。
三、优惠政策活用:降低综合税负
- 残保金减免:
- 雇佣残疾人比例≥1.5%,可免缴残保金,同时其工资100%加计扣除企业所得税。
-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:
- 利润≤300万元的小微企业,所得税实际税负5%-10%,可降低用工成本转化利润的税负压力。
- 区域性社保补贴:
- 申请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(如上海每人每月可补贴约1600元)。
四、代理记账机构的增效价值
- 动态监控:通过薪酬系统自动预警社保基数偏差、福利超标等风险点;
- 方案定制:根据行业特性设计“工资+分红+期权”组合方案,平衡股东与员工利益;
- 稽查应对:整理《工资结构调整说明》《福利发放凭证集》等备查资料,应对税局质疑。
结语
社保入税不是单纯的成本增加,而是倒逼企业重构合规薪酬体系。通过“结构优化+模式创新+政策适配”三步法,可实现人均用工成本降低10%-15%。如需获取《社保合规降成本测算工具》或定制方案,请联系我们的薪酬顾问团队。